程序员的知识教程库

网站首页 > 教程分享 正文

俄联盟飞船降落被抓拍,神舟号再续辉煌,新飞船引领超越正当时

henian88 2024-10-12 03:45:17 教程分享 2 ℃ 0 评论

俄制联盟MS-17载人飞船经过177天在轨驻留后返回舱于本月17日成功着陆于哈萨克斯坦预设着陆场,当天有多张返回舱高清照片流出,清晰记录了飞船的降落伞减速过程。

联盟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速度最高可达23马赫,由此将产生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烧蚀环境,这一点可以在被烧得焦黑的返回舱舱体照片中感受。

联盟系列飞船迄今已经实施146次发射任务,是应用频次最高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载具,该型飞船以高可靠高安全性著称,此一优势主要得益于经典的三舱结构设计,飞船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

返回舱是唯一的可回收部分,采用钟形体气动外形设计,顶部出舱口周围配置有稳定翼,因而构成了拥有唯一配平点的气动外形,性能特点是返回舱再入过程中如果遭遇姿控动力故障,唯一配平点气动外形可保证返回舱始终处于正确的再入角度与姿态,从而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以及去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飞船返回器皆继承了这一经典设计。

神舟号载人飞船虽然延续了联盟飞船的结构设计,但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航天飞机退役至载人龙飞船成功载人之前的这段岁月里是那一时期人类最大的载人飞船。

返回舱尺寸比联盟飞船大了一圈,内部空间更大,以至于德国籍宇航员马提亚斯·毛瑞尔来华参加海上训练时感叹:神舟飞船返回舱空间这么大,我们甚至有充气橡皮艇,这是在联盟号上没有的。

除此之外,神舟号飞船返回舱防热烧蚀涂层重量仅为联盟号飞船的一半,却实现了更强的隔热性能。自今年起,神舟号飞船将开启高频发射模式,每年将以两至三艘频次发射,服务于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工作。

钟形体返回舱性能虽好,但也有再入滑翔能力薄弱的缺陷,载人月球任务的月地返回窗口狭窄不利于紧急状况下的月地返回任务。

为此去年5月5日,我们发射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它采用倒锥体返回舱构型,再入大气层时是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弹道,俗称打水漂,两次再入使得大气层滑翔距离更长,可以根据任务情况灵活选择月地返回窗口。

联盟MS-17飞船组图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返回舱大底已经抛离,此举目的是让返回舱底部的固体火箭反冲发动机露出,它将在返回舱在距离地面约1.5米高度由伽马高度仪发出指令点火,将返回舱下落速度降低至2~3米/秒。

由于下落姿态难以平衡,这种着陆方式只能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对于返回舱而言则是有损着陆。

为了满足重复使用需求,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应用了气囊缓冲着陆装置,返回舱在指定高度充气,接地瞬间放气,进而平稳着陆,属于无损着陆技术,新飞船返回舱可以重复使用十次。

新飞船采用两舱设计,将轨道舱的对接机构安装于返回舱顶部,因此装备复用比例进一步提升,大大降低了飞船发射运营成本。

新一代载人飞船发射质量21.6吨,是联盟系列飞船的两倍有余,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前者可以最多搭载7人,后者则是3人,气动外形方面前者是滑翔距离更远的非唯一配平点倒锥体构型,不仅能胜任近地轨道载人天地往返任务,还可以承担载人登月、载人登小行星、载人登火等深空载人任务。

我国载人航天是建立在国产返回式卫星技术基础上师从俄制联盟系列飞船,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新世纪新时代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则正是引领超越的经典之作。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