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我来说,穿山甲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
熟悉,是因为穿山甲是《葫芦娃》中为救爷爷而被蝎子精抓住的好人。后来,穿山甲变成了电视上的“大明星”,大家都知晓它身体各部位的“疗效”——鳞片通经下乳、血肉祛瘀散结……
陌生,是因为在中国,最近几十年间,很少有人见过活着的野生穿山甲——它们通常只是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受害者。
警方查获大量被剥掉鳞片的穿山甲
图片来自:人民日报
穿山甲,它在哪?
在中国,中华穿山甲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海南和台湾;它们也分布于毗邻国家的部分地区。
中华穿山甲分布区
图片来自:IUCN redlist
起初,人们走在山间小路就有可能见到穿山甲,当你发现它时,它可能也正看着你。如果你继续靠近,穿山甲就可能会缩成一个球。
两周大的中华穿山甲宝宝
图片来自:wikipedia
后来,路边的穿山甲就不那么好遇到了,只能发现一些躲在洞中的。
中华穿山甲的洞有两种,一种是觅食洞,平均深度1.2米,另一种是休息洞,平均深度可达2米。
印度穿山甲休息洞的内部结构
过去几十年间,就整个分布区来看,由于非法贸易和栖息地退化等原因,中华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呈急速下降趋势。据统计,仅上世纪6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之间,中国的中华穿山甲数量就下降了88%-94%。
随后,这一下降趋势也扩展到了周边国家,以及其他种类的穿山甲。
穿山甲的分类
图片来自:animal answers
但有一个地方,却变成了中华穿山甲的避难所,就是我国台湾。在过去二十年里,台湾地区的野生穿山甲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甚至呈现增长的趋势。
出现这一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台湾严格执行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此以后,岛上的穿山甲消费大幅减少,野生穿山甲的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加。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的学生,发现一处野生穿山甲栖息地。图片来自:plosone
善于打洞,也会陷于其中
几年前,新闻媒体只要一提到穿山甲,后边一定会跟着“盗猎”“贩卖”等字眼。
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的是“村民在路边捡到穿山甲,交给警察后放生”的报道。实际上这些穿山甲很多都并没有受伤,人家活得好好的,并不需要人类的救助和放生。保护意识提高并付诸行动是件好事,但需要更加科学地实施。
中华穿山甲
图片来自:《博物历2020》
遇见穿山甲的概率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它的数量有所增多,但数量增多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受到威胁,那么中华穿山甲还面临着什么威胁呢?
对岸的台湾同胞给出了答案。
从1993年到2009年的17年间,共有117只野生中华穿山甲被救助,其中82.9%在被送至台湾特有动物研究所时都需要医疗护理。
为防止野生穿山甲被偷猎,工作人员会将其送至野生动物康复中心。图为2006-2017年,台湾屏东救援中心每两个月接收的穿山甲数量。
在这部分中华穿山甲当中,50%是落入陷阱或者被缠住腿脚而受伤的。虽然这些陷阱或者圈套很多都不是针对中华穿山甲布设的,但确实也严重威胁到了它们的安全,因此台湾于2011年禁止生产和销售相关器具。
2009年至2017年间,研究人员总共给47只穿山甲戴上了定位装置,为了减少对穿山甲活动的阻碍,这些定位的重量都很轻,没有超过穿山甲体重的1.5%,而且定位装置被固定在了穿山甲身体后部那些大而厚的鳞片上,不会弄疼它们,不会阻碍行走,也不会阻碍它日常打洞。
装了追踪器的穿山甲
图片来自:thepangolinreports
后来,这其中14只穿山甲发生了不幸事件,除了有2只不能确定死因之外,有5只穿山甲居然是被困在了土洞或者空心树干中,比例高达41.7%。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结果其中4只还是死掉了,这说明穿山甲有可能因为被卡住而死亡。
穿山甲以善于打洞而闻名,但它们也有可能困在洞中无法自拔。穿山甲打洞的目的之一是寻找白蚁等昆虫,这些昆虫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数量上的变化。昆虫数量少的季节,穿山甲需要花费更大力气挖掘更多、更深的洞,这些洞穴的深度有时可深达2米,一旦遇到被卡住,或者遇到洞道塌方,那么穿山甲逃脱的机率就有所降低。
印度穿山甲的多个洞穴觅食洞,全部通向同一个白蚁群落。白蚁:我太难了吧??
前方野生穿山甲出没!
最近几年,随着调查力度的增强,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野生穿山甲。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穿山甲
除了用红外相机拍摄、“守株待兔”调查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之外,还有哪些办法呢?
邻国尼泊尔的科学家又给出了答案。
科学家对183个100m×100m的地块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地块分布在保护地内外。科学家给每个洞口都做了标记,同时还记录了每个洞口的环境信息。之后近一周,每天都会重访这些洞口,检查有没有穿山甲来过的痕迹。
结果发现,保护地内外穿山甲活动情况差别还真不小,除了土壤状况和食物之外,距离道路的远近,以及是否在保护地内等条件都是影响中华穿山甲活动的重要因素。
在保护地外,距离道路近的区域,对穿山甲来说都意味着危险——除了来自人类的直接威胁之外,还包括牲畜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来自狗的威胁。在国内多地,近些年发现穿山甲的都不是人,而是狗。
2018年6月,路人从三条流浪狗口中救下一只野生穿山甲,它的四肢和嘴部都有轻微受伤。
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更加清楚地知道了保护地对穿山甲来说确实十分重要。但对于更加精准的保护地圈定,还需要给中华穿山甲戴上定位装置,才能知道与它们及栖息地有关的更多信息。
过去数十年间,在中华穿山甲身上发生了太多惨剧,但好在,我们在邻国尼泊尔以及我国台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也从更多地方看到了希望。
对你我而言,保护中华穿山甲,除了拒绝买卖和食用之外,也应当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的处境。
祝愿每一只穿山甲宝宝都能健康平安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主要参考文献:
1. Sun C M , Arora B , Lin J S , et 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wild Taiwanese 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J]. PLoS ONE, 2019, 14(2).
2. Sharma S , Sharma H P , Katuwal H B , et al. Estimating occupancy of Chinese 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 in a protected and non-protected area of Nepal[J].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0, 10(10).
3. Karawita H, Perera P, Gunawardane P, et al. Habitat preference and den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an Pangolin (Manis crassicaudata) in a tropical lowland forested landscape of southwest Sri Lanka. 2018,13(11).
??
想拥有一只可可爱爱中华穿山甲吗?
点击获得“天然呆”系列模型
往期文章回顾
原仓鼠 喜马拉雅旱獭 蜜袋鼯
欧亚赤松鼠 水豚 戴胜 冠小海雀
丹顶鹤 松鸦 棕榈凤头鹦鹉
拟态章鱼 蓝环章鱼 白斑乌贼
美洲大赤鱿 帕劳鹦鹉螺 鲸头鹳
雪豹 北跳岩企鹅 勺嘴鹬 北白犀
碧冬茄 大花四照花 球兰 洋金凤
流苏树 虎鲸 座头鲸 蓝鲸
一角鲸 抹香鲸 蛇菰 捕蝇草
朱顶红 猴面小龙兰 龙脑香科植物
斑飞蜥 苏卡达陆龟 翠青蛇
猫眼珍珠蛙 恒河鳄 小熊猫 猪獾
貉 浣熊 果子狸 兔狲
藏狐 中华白海豚
撰文 | 吴海峰
微信编辑 | 高兴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