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知识教程库

网站首页 > 教程分享 正文

易语言编程实例:如何实时监测U盘的插入与拔出操作

henian88 2024-09-02 16:25:27 教程分享 7 ℃ 0 评论

例子说明

使用易语言编写程序,能够实时监测U盘设备的插入与拔出操作,软件运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软件界面上包含一个画板控件,名称为“画板1”,画板边框设置为凹入式,画板背景色设置为黑色,文本颜色设置为绿色,在画板上实时显示出当前U盘设备的插入与拔出操作信息。

编程思路

利用子类化技术,重新定义一个新的窗口过程函数MyWndProc,在该窗口过程函数中拦截USB设备的事件消息并在画板上显示相关操作内容。

窗口过程函数的重定义

在启动窗口创建完毕事件中,使用系统API函数SetWindowLong设置新的窗口过程函数,代码如下:


其中,其返回值OldWndProc定义为程序集变量,类型为整数型,实际上是指向启动窗口的旧窗口过程函数的地址。

在程序退出前窗口将被销毁时,将窗口的过程函数重新设置为这个值,代码如下图所示:


新窗口过程函数——MyWndProc的实现

在新窗口过程函数中实现拦截USB设备的事件消息并在画板上显示相关操作内容。

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


窗口过程函数包括四个参数,分别为hWnd、uMsg、wParam和lParam。其中,hWnd为当前窗口句柄,uMsg存储了消息类型,当插入或拔出U盘时,操作系统会向当前应用程序发送#WM_DEVICECHANGE消息,根据uMsg的值来判断当前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USB设备的事件消息。

当产生USB事件消息时,可从附加参数wParam和lParam作进一步的处理。

wParam参数中包含了当前的USB操作类型,当其值为#DBT_DEVICERARRIVAL和#DBT_DEVICEREMOVECOMPLETE时,分别对应了U盘的插入事件和U盘拔出事件。

lParam参数中包含了U盘的盘符、卷标等信息,它实质上是一个DEV_BROADCAST_VOLUME结构体类型。可从该结构体的dbcv_unitmask成员变量中,判断当前的盘符,这儿写了一个子程序实现盘符的判断,代码如下图所示:


结构体的dbcv_unitmask成员变量是一个32位的整数值,其二进制的每一位上置1时代表了一个盘符,如数值1、2、4、8、16、32等分别代表了A、B、C、D、E、F等盘符。所以在程序中可根据该值的哪一位为1进行判断当前的盘符。在循环中通过不断右移一位,进而与1“位与”,通过其值来判断当前为1的位所在的位置。

在画板上通过滚动写行函数,将当前系统时间、盘符及事件类型显示到画板上。

程序中API函数及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声明

在代码中使用了三个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函数,声明如下图所示:


在代码中自定义了一个数据类型DEV_BROADCAST_VOLUME,声明如下图所示:


总结

在窗口过程函数中通过对消息#WM_DEVICECHANGE单独处理,实现了U盘设备的插入与拔出操作的实时监测功能。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窗口子类化技术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使用窗口子类化技术,可以大大丰富易语言的功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的话,请不要忘记点赞哦。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